剧情介绍

  评论家亚历山大(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饰)在瑞典的家中庆祝自己的五十岁生日,年幼的小儿子刚做完咽喉手术不能发声。两人在静默中种下一株树苗期待它生出绿色的枝叶,然而就在当天晚上,电台广播了一则发射核导弹的消息,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绝望的亚历山大向上帝祈祷不要发生战争,甚至他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来阻止世界末日的来临。期待世界重生的亚历山大在心力交瘁的情况下,烧毁了自己的房子。在熊熊大火中,亚历山大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小儿子来到岸边继续为他们共同栽种的树苗浇水,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苏联著名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杰作《牺牲》,荣获1986年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在内的四项大奖,并提名金棕榈奖最佳影片,于1988年荣获第4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评论:

  • 长孙幻香 3小时前 :

    像一首隽永悠长而意犹未尽的散文诗,关于旅途、也关于人生。

  • 骏延 8小时前 :

    除了Fern跟Dave,剩下的演员应该都是真实的nomads。12岁工作到快退休, 然而退休金每月只有$550。因为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面对结构性失业,那些在工厂工作了一辈子,只会一种技能的人, 很难再就业。Nomads只会越来越多。这是目前美国在经历的, 也是需要去解决的。

  • 邬碧春 2小时前 :

    一开始以为是讲另一种生活方式,当你被生活工作所累时,还有另一种选择给你,看到后来发现这些在路上的人,之所以在路上,是因为除了在路上,别无他法……在路上也许是他们能找到的,抚平伤痛,回忆过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 雅婧 0小时前 :

    大家都是好人,都是假穷人。有车,有工作,生病了可以去医院,车坏人有人借钱修车,想回家有1000平米大房子等着。这叫穷人?对,这就是美国穷人,比发展中国家太多人都强。

  • 苑忆彤 9小时前 :

    镜头扫过一望无际的荒野 无人欣赏的壮阔的晚霞,静谧的停留翅膀的蝴蝶,最后停留在一人一车的渺小的身影上,女主眺望远方,或者干脆什么也不眺望。片子没有什么浓烈的叙事意图,聚焦的更多是一种观看而不是表达,我们看她独自一人出发 看她经过形形色色的伙伴又再启程,最后回到一无所有的起点。她吹奏管乐,漂浮在清澈的瀑布下,悲喜都是自己的。啊,盛大又孤独。

  • 骏驰 7小时前 :

    石黑一雄曾提起自己在伦敦收留无家可归者的慈善机构做义工时,发现人们并不会直截了当地讲述他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最常见的情况便是,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痛苦经历太过于难以启齿,所以借别人的故事来讲自己的故事。于是当女主角弗恩来到游牧民的群体之中,倾听这些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时,我讶异于这些人的坦诚。这大概是因为,他们似乎并不把游牧当做逼不得已的生存方法,他们身上有着一种更崇高的使命感——有的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探索未曾踏足过的未知之地;有的为了不让生命留下遗憾,为往后的日子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正如女主角的漂泊,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一方面是对亡夫的感怀。片名虽说“无依”,但片中的人物又好似并非“无依”,房车为无可慰藉的他们提供了可依之地。

  • 琴秀逸 8小时前 :

    感恩这是开启2021的第1部电影。配乐有时很贴合,有些时候有点满。和前作《骑士》一脉相承的摄影太棒了,如麦克多蒙德所说“摄影机注视我的脸,像是在看一座国家公园”。轻描淡写下大象无形,无依者晚年困境,充满哀伤和温情。无论前路何方,nomad不讲最后的告别,只说see you down the road。

  • 羊舌燕晨 7小时前 :

    完成度异常的高,画面细腻,感情层层递进,在公路片中算佼佼者

  • 梁丘飞兰 0小时前 :

    不得不上路是哀伤也是倔强,强烈的主观情绪削弱了时间与事件的感知却也强化了行为认同,启用大量非职业演员加剧真实观感,带来颇具沉浸感的体验,可惜这种特质未能贯彻到底。

  • 晨辰 4小时前 :

    在我人生中的特殊时期看到这部电影,对于失去挚爱亲人的感受非常真实。人的状态始终在坚强和脆弱之间平衡,看过了无数风景,阅过了更多有趣的人,天地之间无限辽阔,生命如此生机勃勃,内心的涟漪却难以抚平,也许会有一天与自己和解,但又执意不愿那天如此快的到来。

  • 禄景逸 1小时前 :

    上次遇到边看边哭得止不住的片子还是《再生号》,这个年龄看这个片儿真是太代入了,这种穿透胸口的孤独感那么空洞、那么宽大又那么细致入微,就好像影片中提到的星尘一样。似乎无限可能的当代社会,在生存的边缘处却把可能性压缩成了一条线。绝对不是出于贫困、疾病或者任何理由,Fern就是选择了这样一个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非常具体的生活方式的!虽然也有人出于各种境况不得不变成homeless,Fern虽然也有困境,但这种方式是她权衡了所有最后选择的【生活】,如果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原因,就把这个片儿拍小了,所以现在特别精妙。看到燕子的时候简直哭死。

  • 麴蕴美 7小时前 :

    两个人撑起来的电影,赵婷作为导演编剧剪辑,将极具个人特质的气息带入,使电影整体保持一种淡然的简洁,有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从摄影、谈话、画面等;麦克多蒙德则用自己的演技完美诠释了这样一位孤独流浪的主角。电影气质有点天人合一的味道,很喜欢最后一幕,即使身处泥泞,历经坎坷,依然选择放下,保持向前。真的很佩服赵婷。

  • 郗才捷 6小时前 :

    虽然和克隆和个体之间达成了和解,也和自己和解,但是就算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似,也有一些细微的改变,比如爱狗变成怕狗,更多的还有什么都是未知的,甚至一些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就是有这些存在,才让个体独特,所以再像也不是那个人了。

  • 晖震 9小时前 :

    孤寂而壮阔的州际穿越,旷静沉郁的散文诗电影,游牧者这个社会边缘群体的真实写照,Frances McDormand再次动人演绎孤寡老人。

  • 童湘君 9小时前 :

    一场漫长的告别以回到原点作为结束…导演很文艺情怀地展现一群流浪人的孤独故事,MCD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独撑大局,配乐长镜头很出色…毫无波澜和高潮的文艺片,辛劳一生无福享乐,失去挚爱人生无望,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互相取暖,为孤独的灵魂披上暖心的棉袄…never say final goodbye…

  • 锦花 1小时前 :

    走在路上,遇见一些人,把石头扔进火堆里,告别一些人。无所依托之时,我们曾相互扶持。

  • 粘美如 0小时前 :

    意想不到的治愈,本来以为是批判社会的电影,原来是诉说人生无奈的。看到IMDB上有很多人打差评是因为一,它美化了nomad的生活,没有尖锐地揭露美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这个是我本来的预期,但现在更好,因为每一个人物都太鲜活了,他们的故事很打动我,让我感受到了人的独特价值。他们并不是为了一个社会议题而存在,而是为了自己而存在;二,没有故事,像纪录片:这对我来说是优点。看的时候觉得时间变长了,听到一个人的故事就仿佛也看了那么长的一生,我不禁哀人生之须臾。了解到赵婷编剧剪辑导演集一身,让我想起我也曾三职在身拍了部动保基地纪录片,筹了三万多块钱。虽然辛苦,但当我在Premiere配片尾,在导演剪辑编剧下写我的名字的时候真的很骄傲。赵婷真榜样,希望她获奥斯卡。

  • 曾念烟 2小时前 :

    赵婷真的不一样,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这种风格让人一瞬间感觉电影贴的现实世界特别近,下一瞬间又感觉电影早已击穿了现实世界,但细细回想两者又有一些暧昧存在,不近不远,她从《骑士》的尝试到现在的锋芒早已站稳了好莱坞,她不学习谁,她不继承谁,她就是她自己。

  • 糜天蓝 3小时前 :

    路上的人和事太真实,每段生活都触动人心,每个故事、每段音乐、几句诗歌也能让人潸然泪下。出发吧,路上总有好的风景出现。

  • 祁玉朋 9小时前 :

    感觉这个选材无敌了,基本已经成功了六七成。残酷的现实和诗意的人的精神内核共存,无敌的美国路上风光给后者的呈现加分太多,所以其实对前者的启示是,要流浪,要做homeless,去美国。。。好吧,虽然觉得成功主要靠选材,但处理上毫无滞涩,纯熟老练,而且是自己改编的剧本,赵导演眼看就是李安后又一个毫无违和的可以把握美国精神内核的来自东方的导演。。。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